国足重建计划:10月之前完成选帅,热身赛需多找强队并高度重视_6
每次看到中国足球选帅的新闻,我总是感到一阵无奈和痛心,仿佛是一位老太太吃下黄连,心中满是苦楚,却又无法言说。这对于我们这些球迷来说,真的是一种心情的煎熬。我们一方面心急如焚地希望能有一个“明主”出现,带领国足破茧成蝶、走向世界;另一方面却又总是心存忐忑,担心最后只会是“欲望越大,失望越大”的结局。眼看着又一次的选帅大计临近,心中的疑问油然而生:我们是否又要陷入那种“闭眼摸瞎”的局面?
首先,关于这次的选帅标准,足协提出的要求简直是无懈可击。技术、战术风格、临场应变能力、更衣室的管理能力、承受压力的能力,甚至是团队领导力和沟通能力,每一项都要求非常严格,几乎比选一个国家的总统还要挑剔。然而,现实却是,足协的预算已经摆在那儿,100万到200万欧元,放眼全球,这样的薪资根本不可能聘到真正的顶级名帅。用这么点钱,想要请到一位既能“物美价廉”又能真正改变国足命运的教练,这几乎比翻越蜀道还难。
而球迷们的声音呢?文章也提到了,经过了扬科维奇、伊万科维奇等东欧教练的“教训”,如今大家普遍对东欧教练有了戒备,甚至开始倾向于那些有西欧执教经验的教练。我们不难理解球迷的心情,毕竟谁不希望能找一个“对症下药”的“神医”,替国足解药?可是,西欧教练的薪水却是一个天文数字,咱这点预算,连人家的“饭钱”都难以负担。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次的候选人,竟然是前任主帅伊万科维奇推荐的。这位主帅提名了斯蒂马奇,一个防守反击型的教练。一时间,评论区炸开了锅。有人直言:“这是不是准备走防守反击的老路?”问题是,国足到底有反击的资本吗?也有球迷抱怨:“换汤不换药,依旧是东欧教练,根本没有新意!”这样的反应显然不无道理。毕竟,国足选帅的过程,一直充满了“迷之操作”。有时候,足协看似是“病急乱投医”,随便找一个有些名气的教练,结果水土不服;有时候,又是在有限的选择里挑选一个“看起来顺眼”的人选,结果效果平平。
这次选帅,足协似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表示要全面研究目标人选,充分沟通,避免分歧,争取选出一个最合适的人选。这样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毕竟,能够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总是好的。但是,关键在于如何落实。希望这次别再变成“雷声大,雨点小”,最终选出来的还是一个“差不多”的人选。
天博体育此外,文章也提到了国足的管理模式,足协将扮演“政委”的角色,激发球员的拼搏精神和团队凝聚力,而技战术层面则完全尊重主教练的决策。这种管理模式看起来很有理念,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不少困难。毕竟,足球是一项高度依赖教练和球员默契配合的团队运动,如果足协过度干预,很可能会产生反效果。
如果新任主帅能够展现出强大的领导力和全局掌控能力,足协自然会欣赏并支持,但问题是,现如今能在国足管理中真正做到“运筹帷幄、掌控全局”的教练又有多少?这或许才是最根本的问题。
除了选帅,备战问题同样严峻。文章提到,国足的热身赛质量长期不足,常常是和一些实力较弱的球队对阵。这样的“温水煮青蛙”式的备战,根本无法提升球队的竞争力。李章洙曾批评道:“中国国家队的热身赛大多数时间都是与东南亚等实力较弱的球队进行,纵使赢得比赛又能如何?”而相比之下,韩国常常选择与巴西或欧洲强队交手,即便输了也能总结经验,逐步进步。这番话虽然刺耳,却极具现实意义。只有和强队较量,才能发现自身的短板,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如果总是和“弱队”对阵,只会让自己陷入安逸的假象。
这次的选帅,不仅仅是找一个教练的事情,更是一次对中国足球发展思路的深刻反思。我们迫切需要一个真正懂得足球、具备能力和魄力的教练,带领国足突破当前的困境。同时,我们也亟需一个更为科学、合理且有效的备战体系,让国足在国际比赛中真正展示出自身的水平。
对这次选帅,我的期待并没有太高。毕竟,多年来中国足球给我们的“惊喜”实在是太多了。我唯一的希望是,这一次的选帅不要再让广大球迷“原地爆炸”了。中国足球,这颗“扶不起的阿斗”,究竟何时才能真正站起来?
再见,曼联!3000万英镑贱卖新哈兰德!记者:曼联主攻塞斯科
弗格森时代,也是曼联称霸英超威震欧冠的时代,红魔向来不乏顶级射手。2016年夏天,弗格森唯一惺惺相惜的同行穆里尼奥执掌红魔帅印后,曼联进攻火力也不差,拥有伊布、卢卡库这样的顶级射手。而穆里尼奥被解雇后,曼联的进攻就出了问题,这些年没少花钱,没少买前锋,但一个个的,都远未达到预期。2024-25赛季...